仪式与教育

#+LAYOUT : post

整理格式自己发一遍…原因是,分享下的评论都在关注称呼,没有人要关注下文章吗… 

又到一年129 ,又到一年合唱时。

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的好奇。拜年、扫墓、唱红歌,所有这些仪式其实都没有实质作用, 那人们为什么还需要仪式?

在高中,人们都渴望大学的自由。

在大学,每年的校内上都会有“原班人马回高三”的状态。

很多人在怀念:同学的深情,奋斗的激昂,单纯的心境。


高三的天空,太狭小,人们飞翔的方向都如此的一致。

到了大学才发现,这世界太自由,自由到你往往找不到人跟你一起走。

是的,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,在现代社会带来的自由中,人们太容易孤独。

这个时候,人们会求助于仪式。

比如,在演唱会中,台下数万观众随着台上歌手同唱一首歌,听到自己的声音融进万人声浪中,会让他们感到归属。

再比如,中原大战后,张学良将军加入国民党阵营的表示,就是飞到南京,亲谒中山陵,以示继承总理遗教。

《礼记•曲礼》说“是故圣人作礼以教人,使人以有礼,知自别于禽兽。”而孟子说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”做到礼,你就是君子,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君子。而儒家的礼中,很大一部分就是仪式的规范,通过仪式,人完成了自我定位与群体认同。


这就是仪式最基础的作用,我们通过同样的行为,表达、确认和巩固一个群体的共有价值观和信仰,驱逐孤独,强化连接,建立归属感。

知乎上有个答案说的很好:人类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,就不会有仪式。而没有仪式,人类所建立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和信仰就无法集体性传承,结果必然是背离与异化,最终消亡。

讲完了仪式的意义,回到事件本身,在这个时代,我们能从 129 中继承怎样的价值呢?


这个时代,我们这些人,都有一种质疑一切的禀赋。

我们会听到什么:社会不安全,媒体不真实,信仰根植于谎言,历史依赖于权力。

你要敢于质疑,才能不被欺骗。这个真理,我们已经被教师、媒体和骗子教过很多次了。


但这个真理还有另一面:

在这个时代你要入戏,才会有进取的动力,你要坚信一些东西,才能推动一些东西。

在这个人人都变的精明的时代,缺少的精神,叫做痴…

痴人,不是傻,却也不精明的人,才会为了与自己无关的人,在江湖奔走呼吁,在庙堂据理力争。

但不精明的人,在这个社会生活是很难的,因为他们人数太少,距离太远,所以很容易空虚寂寞冷。他们需要归属感。

韩愈老夫子给这种归属感起了一个名字,叫做“道统”。自孔孟以来,千载读书人,信仰的共同体。

这种共同体,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话题中:

对,在道统的角度看,“一二九”不仅仅是作为学生的个体与军警代表的政府的冲突,而且是一种“道统”与“法统”之间的对抗。


道统,不仅是一些记忆,而且是一种力量。一种强大到与世俗权力的“法统”相抗衡的力量。

这种力量,不来源于权力,来源于信仰,固执与不惜死。

它不仅出现在近代。

它出现在明代读书人不怕死的怪象中。

它出现在整个中国历史,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中,


想要改变这个社会,需要有一种在质疑中保持坚信的勇气,无理由,从一而终的坚信。当我们迟疑软弱的时候,需要有种仪式,把当年华北街头的英雄气与我们连接在一起。

意气不死,吾道不孤。

社会心理学中,有一个概念叫做社会性习得,指的是那些不需专门教导,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潜移默化习得知识的过程。比如,犯罪是错的。

无论自愿、被迫还是下意识,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已形成的种种仪式中,建立连接,定位自我,传承记忆。影响不可怕,可怕的是,你意识不到他们。


仪式,我们创立了它,用它来驱赶孤独,增强勇气。

正如我们用泥土塑成偶像,又用它来寄托宗教情感一样。

我们赋予它价值,又从它身上取得价值。

咸阳原上英雄骨,半向君家养马来。

——李商隐《浑河中》

评论

赵骥2013-10-31 11:36删除 赞
@王亦舒  我觉得这样把小段落分隔开可能行文会更清晰一点?

张祎嵩2013-10-31 11:40
帮骥兄顶一下~当年班主任大军说过一句话,叫先有形式,再有内容。虽然可能用在好事上,也可能用在坏事上,不过这道理想来是不错的

赵骥2013-10-31 11:42
回复张祎嵩:谢谢嵩哥~~:)

张君2013-10-31 12:03
写得很好!

郑翔宇Amadeus2013-10-31 14:06
作为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,厌恶集体主义的同时却对于仪式感有某种病态的偏好╮(╯_╰)╭

赵骥2013-10-31 14:19
回复郑翔宇Amadeus:比如买书买一套之类的强迫症~

王亦舒2013-10-31 16:35
回复赵骥:我本来就是用手机看的,所以一直还算清楚~

赵骥2013-10-31 18:16
回复王亦舒: 我用空行把每章里分了下层次,总觉得之前分得不够细

佘睿2013-11-02 11:10
死德性不改。总是妄图通过简单的事情表达复杂的想法。

赵骥2013-11-02 11:11
回复佘睿: 这不是为了降低门槛么,结果我自己发的还是没什么人读

牛学森Andrew2013-11-02 11:17
看了状态,拐进来看日志。骥爷蛋定,无须挂怀

赵骥2013-11-02 11:19
回复牛学森Andrew: 哈哈,反倒帮我宣传了自己的日志啦。抛去文章中的软文成分,求牛哥斧正。

牛学森Andrew2013-11-02 12:09悄悄话
回复赵骥:写的很好啊,我感觉你是想的多而写的少,文章充满余音,有冰山一角的感觉。估计129是戳到喷子的G点了,129的确也只是个形式的空壳,全是缝的蛋免不了苍蝇啊。我暗自揣测,窃以为把129换成天安门看升旗,则好得多。比方说参差荇菜,这个拿来做起兴就比较人畜无害……如果一个少女是采摘转基因玉米,估计关雎会被怒喷……

赵骥2013-11-02 12:17悄悄话
回复牛学森Andrew: 这是命题作文…辅导员让洒家给他写写篇129宣传日志…所以说是软文么,好多破事,只能要隐着写

赵骥2013-11-02 12:29悄悄话
回复牛学森Andrew: 那个有歧义,辅导员指邰扬

牛学森Andrew2013-11-02 19:29
回复赵骥:壮哉我辅导员
文章目录
  1. 1.
  2. 2.
  3. 3.
  4. 4.
  5. 5.
  6. 6. 评论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