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个京剧的故事

#+LAYOUT : post

十五年屈辱俱受尽,佯装笑脸对奸臣。

晋国中上下的人谈论,都道我、老程婴,

贪图那富贵与赏金,卖友求荣,

害死了孤儿,是一个不义之人。

——《赵氏孤儿》程婴

人生如此艰难,我居然没有认真地讲过一个悲剧,所以选中了《赵氏孤儿》。没看过并仍想读下去的人,(真的有吗?)那剧情请见文末附三吧。


我不打算讲一个忠而见疑,信而被谤的故事。

相反,我打算讲讲问什么文首那段唱词,其实不够悲剧。

或者说,那是个剧作者太一厢情愿下的悲剧。

因为现实根本不可能有“十五年屈辱”。

这个社会有那么好记性吗?你还记得你上上次义愤填膺时,那个事件的当事人吗?

十五年,谁TM还记得十五年前发生过什么?

不,我说不存在屈辱,不是说他们原谅你,更不是还你清白。

他们只是忘了。

如果你能让他们想起你,他们还是像之前那么看你。

但,他们只是忘了。

不好意思,程婴,“晋国中上下的人谈论”是你的幻觉。

但是我相信,十五年感受是真的。

因为只有你,只有你还记得这一切,在乎这一切。

所以,在这十五年的剧本中,人物只有你一个。


有没有人读过柳文扬的《一日囚》呢?

那个生命被囚禁在一天中的人,那个每到十二点就会被神秘力量拉回零点的人。

这种经历就有这种魔力。

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孤寂漆黑中,痛苦会把你拖回那个时刻,折磨的你难以入眠。


或者,玩过《古剑奇谭》吗?

“岁月如长河无尽,沧海也变成桑田,或许只有我,独自遗落在时间罅隙,永无归途…”

时间在流淌,人们都在往前走,唯独你被遗忘在时间的罅缝中…


有些版本的赵氏孤儿里,程婴见孤儿大仇得报,接下来做的是:自杀去见地下的公孙杵臼了。

程婴把人生的意义都寄托在这件事上了,我更接受这个版本。

这才是程婴真正的悲剧,你的视野变狭隘,生命被局限,时间被停滞,在痛苦中循环轮回,成为了生命的全部。

为什么你要这么在乎这些,如果你看开了,也许剧情会不一样?

你看,屠岸贾比程婴坏多了,骂名强多了,但他活的很好啊?

因为,屠岸贾不在乎啊。


但是程婴可能不在乎吗?

他是程婴啊。

如果不是对信义的坚信,他怎么会舍子救孤,卷入这个故事呢?


那些观众错了吗?

“法场上的人都来叫骂”,这应该是一个我们期待的热情且高尚的社会吧。

我们完全无权指责他们。


程婴比屠岸贾更痛苦。

因为能感受到道德审判痛苦的人,需要有道德。

真正的悲剧背后总有人世的荒谬。

没有人做错,悲剧不是例外,而几乎是必然的。我想叔本华会很喜欢这个故事(见附四)

这是社会的悲剧。

中国没有纯粹的悲剧,《赵氏孤儿》也是,所以,作者总会让孤儿报仇成功,程婴沉冤得雪。

抱歉,程婴,这些也只能是一厢情愿。

假设这个爆炸性的新闻,又让人们还记得你的事情吧。

你觉得以你一个罪人和背叛者的身份,你讲述的那个真相,孤儿和人们会相信吗?


一个正常人,如何在精神病院证明自己是正常人…

一个“人渣”,如何向人们证明自己所作所为无愧于心中道德…

一个罪人,如何向人们证明自己是“敌人心脏中的尖刀”…

而不被怀疑是狡辩与诡诈?

抱歉,你的信用被质疑,你的发言被认为是立场性的。

自证无效,谢谢。


如果我们寄希望于历史呢?

我浅薄的历史知识告诉我,相对于《赵氏孤儿》那么高尚的历史童话,历史书上遍布的解读是:

分赃不均,杀心陡起。


戏台上,可以有程婴,因为我们能看到你的心理活动。

而现实,无论近观远观,我们作为人,只能采取最稳妥的解读方式,请原谅我们的局限。

这大概可以叫,历史的悲剧。

其实我不只想讲一个悲剧,这可以是一组悲剧。

  • 如果把二和四组合起来,痛苦的轮回和理解的天堑,那就是《弗兰肯斯坦》的悲剧。(见附五)
    • 一切悲剧都源于,弗兰肯斯坦对人造生物的不信任,而都归向于费兰肯斯坦的自我谴责。
  • 如果把三独立出来,时代的荒谬,那就是《堂吉诃德》的悲剧。(见附六)
    • 《堂吉诃德》的笑点在哪里?
      • 骑士精神吗?那些传统的道德,不是人们最为称赞的吗?
      • 不合时宜吗?那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,为何又会被推崇呢?
  • 如果把四独立出来,如何自证无罪,那就是…(假期读的书用完了怎么办)…好吧,我的故事。
    • 这句是搞笑用的。

文章已经可以结尾了。

不过还是照应一下前文。

柳公子写《一日囚》的时候,想告诉我们,时间的囚徒比空间更可怕。

极尽了时间的囚徒忍受的痛苦。

但为什么没有写到死呢。这种力量不能使你到达明天,但可以使你不再痛苦。

我想说的是,如果你不幸如程婴般执着,那抱歉,也许遗忘,对你是唯一的救赎。

附一:

知道题目有京剧两个字,肯定没什么人会看。 但还是在发之前写了上一篇日志,只是为了掩盖这篇日志里浓重的负能量

附二:

如果会有参加了培训的辩手看到这里的话,这个可以作为第一次培训的资料篇。(但愿我其它的朋友们,不会只从这看。)

这是个传统的资料,有传统的理解——仁人自我牺牲,面对社会误解,使社会正义彰显,本戏宏扬社会正气。

但可以从四个角度把材料重新解读:

  1. 事实,对应一,彰显,拜托,社会不在乎
  2. 事实解读,对应四,正义,拜托,你为什么这么肯定,人们会这么理解吗。
  3. 身份,对应二,宏扬,拜托,是你的身份,你的视角,你的自我要求,导致了悲剧,还会有人想这么做吗?
  4. 能力,对应三,误解,拜托,误解是可以改正的,我们的社会,只能用谴责伤害有道德的人,它只有这个荒谬的能力。

所以,这个剧告诉我们的根本不是什么正义战胜邪恶,号召我们向程婴同志学习。

其实,文章可以找出很多论点,比如四就可以理解为“不要追求高于人们理解范围的道德”。用以反驳,我在培训最后提到的“人可以追求高于一般人理解的道德,如动物保护主义”。

重要的是,这是个新资料,哈哈。

附三:

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一场残酷的宦海之争。晋国大将屠岸贾为了权力,害死忠臣赵盾,赵家三百多口除赵氏孤儿被程婴设计救出外,全部被杀。为保全赵氏孤儿,程婴自己的亲生骨肉被残害,而赵氏孤儿也被屠岸贾收为养子,和程婴一起生活在贾府。20年后,赵氏孤儿长大成人,练就一身武艺,得知自己的凄苦身世后,擒杀屠岸贾,为赵家报仇雪恨,为国家铲除一大祸害。 ——百度百科

附四:

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状况,,第一种是由异乎寻常的恶人造就的悲剧,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然的机运,第三种是剧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造成的悲剧。

在叔本华看来第三种悲剧最好,因为这种悲剧“既不需要有一个巨大的谬误,或者闻所未闻的偶然事件,也不需要一种人物,其邪恶达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;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,在普通的环境中,彼此处于对立的地位…而他们当中没有一方是完全错误的”。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正足以显示“不幸”乃人生所固有,即人生即苦痛,悲剧的本质就在于显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。…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结果,这样才是最具悲剧美的。

附五:

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,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。在他的实验室里,通过无数次的探索,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,奇丑无比的怪物。开始时,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,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。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,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。但是,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,他感到非常痛苦。他憎恨一切,他想毁灭一切。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,他又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。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。最后,在搏斗中,弗兰肯斯坦去世,怪物很懊悔,最后跳海自杀。 ——百度百科

附六:

本书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,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,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,爱幻想,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;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,立志铲除人间邪恶。是一个可笑、可叹、可悲又可敬的人物,是幽默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。 ——百度百科

评论

郑翔宇Amadeus2013-10-10 08:41删除 赞 回复
想说的太多,还是不说了。点个赞吧。

赵骥2013-10-10 09:55
回复郑翔宇Amadeus:话说,我发现这是我写的最长的一篇日志…

郑翔宇Amadeus2013-10-10 12:08
回复赵骥:因为有很长的附!还是百度百科的!

赵骥2013-10-10 12:13
回复郑翔宇Amadeus: 我前面写的也不短…其实附录部分没啥劲…我觉得这篇写的还算不错…你想说啥啊之前,求留言可爱

郑翔宇Amadeus2013-10-10 12:19
回复赵骥:还没整理好,大概是自恋狂被揭穿后的balabala?

赵骥2013-10-10 12:21
回复郑翔宇Amadeus: 哈哈,期待一下bulabula的部分

李世民2013-10-10 15:17
表示很喜欢 二最后那部分,赵氏孤儿小时候查成语的时候大概了解过,感觉程婴最后自杀时特别伟大,现在反思一下,但对于程婴来说不一定不好,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也是很多的
文章目录
  1. 1.
  2. 2.
  3. 3.
  4. 4.
  5. 5.
  6. 6.
  7. 7.
    1. 7.1. 附一:
    2. 7.2. 附二:
    3. 7.3. 附三:
    4. 7.4. 附四:
    5. 7.5. 附五:
    6. 7.6. 附六:
  8. 8. 评论
|